關於我們
«回目錄

香港 - 2013718

港人飲水矇查查 礦物質水誤當天然礦泉水
逾六成港人對東江水源無信心 惟誤解自來水經過濾後可解憂

【2013年7月18日 — 香港】香港人每年的飲水量以噸位計算,水既是維持身體機能 正常運作的重要元素,對食物安全和衛生甚為關注的香港人,到底又是否清楚每天喝進口裡的每滴水的水源和質素?除了飲用自來水外,樽裝水亦成為香港人生活的 一部分,每人每年購買樽裝水的次數平均達到78次,但港人又是否懂得分辨樽裝水的不同種類?屈臣氏蒸餾水於6月委託生活易成功向1,269名年齡屆乎 25-45歲以上的香港市民進行「香港人飲用水的習慣」的網上問卷調查,發現大部分港人對飲用水的水源及處理過程的認知相當貧乏,更甚是對自己所飲的水的 分別混淆不清。

港人憂食水質素 單憑過濾未能徹底去除水中有害物

根據生活易網上調查結果所得,超過六成(64%)受訪者表示對主要供應香港食水的東江水無信心,愈半數(54%)擔心水源頭已受污染,並認為任何過 濾過程都未能全面消除水中的有害物、接近一半(44%)則擔憂大廈水箱,水管缺乏維修而影響食水質素、23%則表示擔心貯水容器未必會定時清潔,水質仍有 機會受到污染,健康可能受到影響。可是,接近八成(77%)受訪者卻誤以為只要經過濾及消毒便足以清除水中的有害物,實情是這種處理程序未必能完全消除或 分解含於水中的重金屬和病原體,即使港人習慣把自來水煮沸後才飲用,但仍未足夠。註冊營養師潘德翹指,雖然現時香港處理供應的食水都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所訂 的「飲用水水質指引」,但在輸送的過程中,大廈水箱和水管有機會老化或缺乏維修,甚至使用沒有定時潔淨的貯水容器,故此,水質仍有機會受到污染。

港人混淆礦物質水為天然礦泉水 誤以為兩者相同

香港人飲用樽裝水愈趨普及,調查顯示,高達九成人選擇在 不同時候飲用樽裝水,特別在做運動 / 進行戶外活動 (62%)、逛街購物 (58%)、上班 / 上學(30%) 等時候尤為顯著。然而,近六成(57%)的受訪者卻誤以為市面上非常普遍只售數元一樽的礦物質水與貴價的天然礦泉水無異,認為兩者的水源均來自天然的礦 泉。事實上,天然礦泉水和礦物質水的水源截然不同,天然礦泉水來自並未受污染的水源,直接由源頭提取入樽,不經過煮沸,含有一定礦物成分;而礦物質水的水 源,並非來自天然礦泉,只是加入了礦物質的飲用水,未必經過嚴格的消毒淨化程序,故此,市民應清楚明辨兩款樽裝水的水源之別。

適量飲水及低鈉飲食或有助改善浮腫

超過五成(51%)受訪者以為或不肯定飲水太多會出現浮腫,註冊營養師潘德翹指這些都是大眾的誤解,相反,多喝水不會引起浮腫,反而,當身體攝取水 分不足有可能出現脫水情況,此時,身體會盡量在人體組織間積存水分以應付正常運作,有可能導致浮腫。健康人仕的腎臟會自動調節體內的水份,並會把過多的水 份隨尿液排出體外;同時亦要注意飲食健康,現時都市人容易攝取過多的鈉質(或稱鹽分),或會引起浮腫,建議實行低鹽的飲食習慣,例如選擇新鮮的肉類、蔬果 及避免醃製食品。

港人知易行難 每日飲水不足八杯

每日八杯水(2,000毫升)是人所共知維持身體運作的基本元素,但調查發現,只有兩成(20%)的港人每日攝取八杯水以上的分量。註冊營養師潘德翹強 調,水除了維持身體各項機能的正常活動外,更在身體中發揮不同的功能,包括輸送養分、幫助排走代謝廢物、調節體溫等。若飲水不足,或有機會影響身體機能運 作,或出現脫水,使皮膚乾燥或出現浮腫等情況。因此,他呼籲大眾應注意每天的飲量,尤其是在夏季,更應適量補充足夠的水分來維持身體的運作及避免中暑。

認清各種水的水源及處理程序

此外,市民大眾應注意飲用水的水源和處理程序,而單靠過濾及消毒的處理程序只能去除部分雜質,不能完全消除或分解水中的重金屬和病原體。最佳的食水 處理方案是把自來水過濾後以超過攝氏100度的高溫加熱變成蒸氣,再經特定程序冷卻後成為水點,當完成多重的過濾、蒸餾及消毒的步驟,水源中所含的雜質及 有害物或較有效地清除。

無雜質純淨樽裝水 105度高溫蒸餾處理

夏天是飲水高峰期,據屈臣氏蒸餾水香港區銷售及市務總經理蕭健敏先生表示,香港人飲用樽裝水愈來愈多,每年購買總數超越3億1千萬次。屈臣氏蒸餾水 一向關注飲用水的質素,為確保消費者能安全飲用百分百純淨的水,屈臣氏蒸餾水的製作過程極其嚴謹,並採用先進的蒸餾技術與多層過濾,更以攝氏105°C高 溫蒸餾處理,在整個過程中,水源中的所有雜質及其他有害物皆被消除,確保100%純淨。

港人常見三大飲水謬誤
謬誤一:誤以為自來水經過濾便能徹底消除有害物
謬誤二:誤以為天然礦泉水與礦物質水無異
謬誤三:誤以為飲水多會浮腫